據人民日報消息,4月13日上午,日本首相菅義偉稱,日本政府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入大海。消息一出,引發國際社會輿論嘩然。
核污水儲蓄管已滿 排污工作迫在眉睫
自2011年日本9級大地震引發海嘯的事故發生后,雨水、地下水等與用于冷卻核燃料的冷卻循環水混合,以每天160噸至170噸的速度產生帶有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核污水。東京電力共準備了約1000個儲水罐,目前9成已裝滿,所有儲水設施的總容量約為137萬噸,預計到2022年秋季達到極限。
針對迫在眉睫的核污水處理問題,日本政府討論了兩套解決方案,一是通過蒸發排入大氣,二是直接排入海洋。根據此前日媒的報道,排入海洋相比排入大氣更可靠一些,因為核污水中的放射性元素“氚”排入海中對人類的健康影響相對較小。
濃度稀釋后 擬2年后開始進行核污水排放
據日本媒體NHK報道,日本政府出具的報告書中宣稱,擬排放的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將稀釋到低于標準濃度后,再向大?;虼髿庵羞M行排放,并稱該方法具有相當大的可操作性。而對于何時起將開始進行核污水排放,報道稱日本政府要求東京電力公司以2年后能開始向海洋排放核廢水為目標,開展具體準備工作。
危害性引發關注 周邊國家表示擔憂和不滿
盡管日本政府宣稱排入海洋中的核污水內所含的放射性物質不會超過對人體有害的范圍,但實際情況是,上百萬噸核污水全部排入海洋后,隨著洋流的運動會逐步進行擴散,不僅周邊海域,甚至會擴散至全球。核污水中除了氚以外的其他放射性元素,如碳-14、鈷-60和鍶-90等將會對海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對海洋生物和人類健康影響難以預估。
由此日本政府一公布該消息,便引發了周邊國家政府、人民及相關國際組織的反對。據日本共同社12日報道,多個日本市民團體當天向經濟產業省提交反對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排放入海的簽名,要求政府將污水長期保管在第一核電站廠區內的儲罐中,或者用水泥等固化。韓國外交部發言人12日表示對日本政府擬作出的決定深感憂慮。我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2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也表示為維護國際公共利益和中國人民健康安全,中方已通過外交渠道向日方表明嚴重關切,要求日方切實以負責任的態度,審慎對待福島核電站核廢水處置問題。